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3年第6期 | 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研究

范昊 郑小川 等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09-16

图源 | Internet


范昊1 郑小川1 热孜亚·艾海提2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2.新疆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

Abstract

了解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情况,可有效揭示供需利益主体诉求,对优化、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厘清供需主体及其作用关系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维度、17个二级维度的匹配指标体系,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得到的61份政策文本编码统计得到供给端匹配序值,使用问卷调查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实证调查,获取需求端匹配序值,最后从内容匹配度和环境匹配度两个方面分析供需匹配情况。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整体供需匹配良好,但数据可用性、分级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服务能力、评价机制的匹配度相对较低, 其中数据可用性和平台服务能力需求大而供给不足,分级分类、平台基础建设、评价机制均呈现供过于求的特征,反映出由于科研主体认知不足或动机较弱导致的供给过剩以及政策短板等供需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


政策供需匹配 数据开放共享 科研数据 政策计量 内容分析


引用格式

范昊,郑小川,热孜亚·艾海提.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13(6):156-165.


01

引言

随着全球“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运动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不断发展,科学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促进科学合作与交流成为学界共识。科研数据作为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是发展科技和支撑科研创新的基础要素,更是政府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科学、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均具有无限的价值[1]。因此,科研数据开放共享已成为各国抢占大数据战略高地和保持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举措。

为最大化发挥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优势作用,各国相关利益群体相继颁布针对性政策以保障和规范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实践。如世界经合组织(OECD)最早在其发布的“原则与指南”中对科研数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阐述了科研数据的存储方式、开放共享范围以及具体实施中应当遵守的原则等,以期指导其成员国制定相关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2]。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发布的“发展计划书”[3]和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发布的《数据政策共同原则》[4]均强调科研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已有许多学者针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国外政策解读与启示、国内特定政策内容对比分析,这些研究出发点均为政策内容,往往忽略了对需求方的分析。实际上,供需主体利益诉求不同,会导致政策实施效果差、政策推进难度大等问题。因此,从供需的角度出发进行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匹配研究对优化、调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02

相关研究

2.1 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分析与评价

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是从科学数据管理的领域出发,以加强和标准化科研数据的治理、保证科研数据安全作为前提条件,加大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从而促进科技革新,促使社会经济水平加速增长的一类政策的集合[5]。国内外学者关于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研究多从政策供给角度出发,围绕政策分析借鉴、政策评价建议进行。

政策分析借鉴包含对我国出台政策的解读和对国外政策内容剖析借鉴。对我国政策分析解读可以进一步梳理、解释政策内容与特点,推动政策推广、宣传。例如,高瑜蔚等[6]对比分析了11份由中国地方政府机构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认为其具有形式规范并注重与相关政策法规协同的特征。此外,有学者通过剖析国外政策,如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制定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7]、QS排名前50所大学发布的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8]、FAIR原则政策[9],归纳提炼政策内容要素,从而发现我国政策的不足。由于仅通过国内外政策的分析解读无法呈现我国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部分学者开展了政策评价研究。

政策评价是对当前出台政策的内容与实施效果的深入分析,能够为政策完善提供参考。学者通过使用文本数据挖掘、PMC指数模型[10]、内容分析[11]方法对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政策群间的协同性进行量化评估。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科研数据开放政策陆续出台,但其是否有效切合社会需求不得而知。当前少部分学者从需求视角出发,关注科研数据共享平台使用[12]、科研数据重用意愿[13]、科研数据与文献关联需求[14],但这些研究仅揭示了用户对特定政策内容要素的需求,未从整体上体现用户关于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活动的需求及政策内容支持程度,对相关利益群体的界定不够清晰,因此亟需将政策供给与需求相连,理清供需主体,从供需匹配视角进行探索,揭示当前政策供需匹配程度。

2.2 政策供需匹配

政策供需旨在探究某一政策供给对政策需求的支持程度,由徐德英等[15]学者提出,其在拓展区位理论与相似性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理性人假设,建立政策供需匹配模型,为政策供需匹配提供定量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型的内容包括分析供需主体作用机制、建立供需匹配指标体系、供需两端数据收集与处理、供需匹配度计算等。模型提出后,学者陆续将该方法模型应用于科技创新政策[16]、海洋科技创新政策[17]当中,通过测算和分析政策供需匹配度,可以为政策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除应用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该模型的需求收集方法得到进一步丰富,增加使用网络文本作为需求数据来源[18]。由于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需求难以从网络文本当中获取,因此本文仍沿用基础模型,使用调查问卷进行需求数据的收集。同时,对研究流程作出细微调整。具体而言,由于当前政策供需匹配相关研究中匹配指标体系设计仅包含对政策和文献的分析,可能会忽略新用户需求,因此在研究设计中补充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使得供需匹配模型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完备性。

综上,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及政策需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如对国内外政策进行分析解读、实施效果评价等,但仍存在尚待深化之处,第一,研究视角大多从供给侧或需求侧进行单向分析,结合二者深入分析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供需匹配机制及匹配程度的研究仍不足;第二,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难以量化政策匹配的具体情况。政策供需匹配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出决策问题,进而完善政策供给和制度设计,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因此,本文引入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给匹配方法,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供给、需求主体,以期呈现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实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03

研究设计

3.1 总体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分为五大模块,包括问题描述与分析、供需匹配模型设计、供给端数据收集与处理、需求端数据收集与处理、供需匹配分析。具体步骤:①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数据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分析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的供需主体、作用机制;②通过文献调研、政策分析和焦点小组访谈,设计供需匹配指标体系,构建供需匹配模型;③通过访问门户网站、文献回顾等方式获取与开放共享科研数据相关的政策文本,编码形成供给端数据;④根据匹配指标体系设计用户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需求题项,发放问卷形成需求端数据;⑤供需匹配分析,根据供需匹配模型对供给端数据和需求端数据进行序值计算,得出供需匹配情况,并进行结果讨论、提出对策。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3.2 问题描述与分析

3.2.1 供给与需求主体

王德庄等[19]认为,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外部与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活动相关的个体或组织,包括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数据中心、出版社、科研人员、社会其他用户。围绕研究问题,本文从科研数据政策供需的角度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

(1)供给主体

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具有多个供给主体,通过政策激励推进和保障科研数据开放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国务院和科技部为主)、科研机构(高校、研究所等)、科研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等)和期刊出版机构等。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政策制定实际情况,政府相关部门是最主要的政策供给主体,其他机构发挥补充作用。

(2)需求主体

科研人员是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相关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科研数据的主要需求方。由于社会公众对科研数据开放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本研究仅考虑利益相关者当中的科研人员作为本研究的需求主体。科研人员即指专门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包括高校教师、研究员、硕博士研究生等群体,是分布最广泛、需求最强烈的开放共享科研数据活动主体,不仅能通过复用科研数据支撑科技创新活动,也能参与制定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标准规范和技术活动。

3.2.2 供需主体作用机制

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实践中,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存在间接互动的过程,政策文件作为双方之间的桥梁,支撑实现其动态平衡。

如图2所示,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作用关系为:供给主体(政府及各级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机构等)分析领域特征和调研用户需求后,通过制定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指导、支持和约束实践活动的开展。需求主体通过政策内容,一方面提升自身对实践活动的认知,另一方面参与实际活动当中满足自身需求,在此过程中间接实现政策供给内容与需求内容的匹配。

图2 供需主体作用机制

供需匹配结果往往直接以实践活动发展的现实情况反馈给供给主体,若发展有序,则供需匹配较好;若发展失衡,市场受到制约,则供需匹配不佳。然而,供需匹配在市场反馈前早已发生,对其进行量化测度一方面能够缓解供给主体行动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政策的效用评估,对提升政策内容质量和水平亦具有重要意义。

3.3 供需匹配模型设计

3.3.1 供需匹配指标体系

遵循完备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系统分析总结各学者提出的政策内容要素,提取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内容要素的概念范畴。此外,由于政策与研究具有一定时滞性,因此,补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避免忽略政策内容要素新需求,确保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具体而言邀请具有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需求或实际参与经历的8位科研人员参加焦点访谈,其中高校教师1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3名,与本文界定需求主体一致,具有一定代表性。访谈总时长约为70分钟,主要问题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活动的参与情况、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需求等,最终经过系统梳理总结得到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包含数据质量管理等5个一级匹配指标,数据准确性等17个二级匹配指标。

表1 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

供需匹配指标体系

(1)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决定科研数据的价值,涉及四种要素: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时效性。数据准确性指科研数据可靠、无误;数据完整性指数据集能全面、完整地描述数据情况;数据可用性指数据可访问、可获取;数据时效性指数据的新颖程度。

(2)数据安全保障。科研数据的安全是开放共享的前提条件,保障科研数据安全即保障国家与公众的利益、数据共享者的合法权益与积极性。网络安全防护强调升级加密防护、防火墙技术,健全防篡改、防泄露、防攻击等安全防护体系。应急管理强调对所有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异地备份,落实容灾备份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分级分类指依照安全可控原则分配数据的保密级别和期限,并按不同数据级别确定开放范围与用户分类;开放条件指评估研究数据的机密性,根据不同的数据安全等级对数据进行开放条件设置。

(3)数据共享实施。科研数据编制和公开发布共享数据资源目录是使用者访问和获取科研数据的重要指南;知识产权保护强调数据拥有者应整理发表产权清晰的科研数据,以及数据使用者应合理标注所引用和参考的相关科研数据;收费管理强调数据共享的非营利性原则,认为科研数据是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的公共物品,应按照规范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前提下,开展数据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与国际资源实现互补共享,加强科研数据面向国际化建设。

(4)数据平台建设与服务。科研数据平台是推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及服务质量为科研数据的共享利用奠定基础。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及数据存储系统为数据共享与获取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数据维护强调及时发现和更正有误数据,定期更新平台数据资源,保证科研数据丰富、多样;此外,平台应具备开发利用、集散传播等多种核心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支撑。

(5)数据共享机制。活动主体是科研数据共享活动的重要组成,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通常可通过相应机制进行主体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激励机制旨在正向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机构参与到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分享科研数据;评价机制用于保障开放共享科研数据的水平和成效,以纳入评价的方式反向推动共享,如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成效作为项目申请审核要素之一等。

3.3.2 供需匹配模型

(1)供需匹配度计算方法。参考徐德英等[15]提出的方法,供需匹配度包含内容匹配度和环境匹配度两个部分,进行供需序值计算。序值越小,则表示供给或需求程度越强烈。

(2)评价区间。在确定匹配结果评价标准时,借鉴耦合协调度评级法,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进行等距划分来确定不同区间。在本研究中,供需匹配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7和1,通过计算和区间等距划分可得到本模型的匹配度评价标准为供需匹配度介于[0.75,0.83]为异常匹配,介于(0.83,0.92]为一般匹配,介于(0.92,1]为优秀匹配。



04

供需数据收集与处理

4.1 政策文本供给端数据收集与处理

以“科研数据”或“科学数据”为关键词,访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数据共享中心、北大法意资源库,收集相关政策文件。以“科研数据”“科学数据”分别搭配“开放”“共享”“政策”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剔除重复文献,获得高相关性文献80余篇;再对高相关性文献的参考文献、引证文献进行“滚雪球”式追溯收集,归纳出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相关政策91份;对上述文本逐一阅读,剔除实质内容与科研数据开放相关性较小的政策文本等,最终筛选得到61份有效政策文本数据,示例如表2所示。

表2 政策文本目录(部分)

4.1.2 供给序值测度

供给序值根据各类政策供给数量排序来确定,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以句子作为分析单元,基于五维匹配指标内容体系,对选定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形成243个有效分析单元,编码示例如表3所示。

表3 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编码示例

政策文本内容编码完成后,将上述有效分析单元按照前文给定的匹配内容分类框架进行归类,统计频数后,按频数排序,内容分布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政策内容分布统计表

整体来看,我国的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已经渗透到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平台建设服务等各方面,数量较为平衡,数据安全保障方面内容最多(25.5%),说明我国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对科研数据开放的安全保障。

4.2 科研人员需求端数据收集与处理

4.2.1 调查问卷设计

使用Likert五点式量表拟定题项,按被调查对象对各题项内容的同意程度大小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为5至1。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卷首语、基本信息,以及根据前文选定的匹配指标体系中的用户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需求17个题项。邀请10名科研人员进行预调查后修正问卷内容、表述。

4.2.2 问卷回收与检验

考虑到科学研究活动是科研数据的主要来源和服务对象,因此问卷选择在研究型高校中发放,调查范围包括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调查问卷以网络版问卷的形式发放,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通过微信等平台邀请相关科研主体参与调查,调查时间持续两周,共回收220份问卷。经人工筛查,最终保留有效问卷共20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8%。

对调查样本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男女性别分布均衡;调研对象覆盖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其他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群体,其中,59%和26%的调查对象分别为在读硕士和博士,剩余15%的调查对象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一线人员,对科研数据的需求具有代表性;涉及研究领域广泛,社会科学和理工科背景居多,人文科学、医学和农学等次之。

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测量,整体问卷Cronbach’ s α系数值为0.950,各维度需求内容的Cronbach’ s α系数大于0.8,具有较好的可靠性。KMO数值为0.934,Bartlett球形度检验在p=0.00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结果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4.2.3 需求序值测度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得到各需求项的综合平均值并对其排序,由序数代表用户的需求程度和需求序值,结果如表5所示。从二级指标来看,用户对数据可用性和准确性的需求最为强烈,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收费管理的需求位于末位。以二级指标序值的算术平均值对应表1中一级指标可知,数据质量管理的需求程度最高,数据平台服务建设与服务的需求次之,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共享实施的需求虽靠后,但较为突出的二级指标需求为平台服务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表现出科研主体的关注焦点。

表5 用户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需求程度



05

供需匹配分析

5.1 供需匹配度计算

完成供需序值的测度后,本节将按照前述计算方法进行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测算,即分别计算各匹配指标的内容匹配度和环境匹配度,再根据匹配度评价区间得出各评估指标的匹配水平,得到如图3所示的政策供给与用户需求匹配度情况(隶属相同一级指标的数据标签颜色相同)。

图3 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给与用户需求匹配情况

5.2 供需匹配结果讨论

5.2.1 内容匹配度

从内容匹配度来看,各维度指标的匹配情况多为优秀匹配,整体供需匹配良好,整体供给水平与用户需求程度保持一致。其中,数据共享实施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录发布两个指标的匹配度最高,达到0.999;开放条件、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时效性、收费管理等指标的匹配度依次递减;接下来是服务能力(0.857)和评价机制(0.868),基础设施建设、分级分类和数据可用性三个指标的匹配度最低,分别为0.8、0.794和0.763。对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内容匹配存在异常或一般匹配现象的政策讨论如下。

(1)数据可用性政策供需匹配异常,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匹配一般:需求较大但供给不足。相同一级指标维度下,除数据时效性外,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均出现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该维度整体需求较高,是用户的核心诉求。结合政策内容发现,现有数据管理办法暂未对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的开放时限等关键问题加以规范和明确,因此出现非优秀匹配现象。

(2)分级分类政策供需匹配异常,应急管理政策匹配一般:需求较少但政策供给丰富。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前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开放认知较浅,对相关政策不熟悉,科研人员更多关注数据获取与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及安全性;另一方面, 供给主体强调数据保密安全管理,并作出了很多原则性、规范性的规定,反映分级分类和应急管理对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供需匹配异常,服务能力、数据维护政策匹配一般: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供大于求,而平台服务能力和数据维护政策则表现为供给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用户更加注重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数据维护,当前政策制定更多是面向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未考虑到用户实际需求。应当在保障平台基本功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平台高级功能建设,增加平台的数据组织和处理能力。

(4)评价机制政策供需匹配一般: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主体重视对评价机制的供给,而需求水平不高。该结论与前人研究中认为当前缺乏对科研数据共享激励政策的内容呈现出一定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本文政策的搜集、分析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开放共享相关政策渗透不够,导致部分科研人员了解不足。

5.2.2 环境匹配度

从环境匹配度来看,值为1和-1的指标数量各占约50%,说明当前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领域,同时面临着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例如,在数据质量管理维度,用户对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具有强烈的、旺盛的需求,同时在平台建设与服务维度,对数据维护和服务能力也有较高的需求水平,但其政策的供给暂时无法匹配。

而诸如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等二级指标维度,其政策供给水平均远远大于需求,这主要是由主体认知水平与职责差异性导致。一是用户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缺乏认知带来的需求不足,二是用户作为科研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往往会忽视与其直接利益相关性较小的诉求,而放大感知收益性最大的需求,因而基础设施建设、应急预案等具有底层逻辑性质的内容不会引起较多关注,但基础性要素的建立和完善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初级阶段是最为必要的。



0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研究聚焦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旨在揭示供需匹配情况。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数据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供需主体及作用机制,设计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模型,利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从政策文本和需求量表得分中测度了供需序值,并计算内容和环境匹配度,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从一级指标需求序值来看,数据质量管理为用户的优先需求,其次为数据平台建设与服务、数据安全保障和数据共享机制,对数据共享实施过程当中的收费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位于末位,这一结论与前人相关研究结论不谋而合,即用户需求集中于数据内容与服务[21]。然而,从供给序值来看,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安全保障成为政策关注焦点,其次为数据平台建设与服务、数据质量管理及数据共享实施。

从内容匹配度来看,在17个二级匹配指标中,各维度指标的匹配情况多为优秀匹配,整体供需匹配良好、供给水平一定程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存在数据可用性、分级分类、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异常匹配,数据平台服务能力、评价机制、应急管理、数据维护、数据准确性以及数据完整性政策供需匹配一般的情况。这说明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现行的政策结构已无法充分匹配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服务的发展,应当优化政策供给结构。

从环境匹配度来看,一般或异常匹配内容要素当中,数据可用性、服务能力等政策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用户需求程度较高而政策供给不足,分级分类政策、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评价机制政策等则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6.2 建议

(1)加强供需双方长期互动沟通,促进供需双方协调匹配。当前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用户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现象,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认知、了解程度尚待提高,如对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平台建设与服务政策的供给存在认知偏差。因此,从供给主体来看,一方面,应加强对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及相关平台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科研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开放共享科研数据分级分类、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依托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建立需求反馈机制,定期进行用户的需求调研,为政策的精准有序供给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加强对科研数据质量的管理规范。数据质量管理是用户的核心诉求,但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相关政策不足。结合政策内容发现,我国现行政策文件要求数据生产者应对数据质量负责,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未明确数据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因此,供给主体下一步应着力于建立科研数据质量的多阶段控制体系和评估计划,数据质量管理的各阶段需要在目标、标准和方法以及行为方面有不同的定位,不仅有必要确保在采集和汇交阶段创建的数据的质量和价值,还要在存储和开放过程中测试和验证科研数据的质量,并在共享和利用过程中规范和指导用户的数据行为,以确保科研数据的可重用性和可重复性,防篡改与侵权行为。

(3)建立健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体系,提升数据平台服务能力。当前数据服务平台维度政策供需匹配状态不佳,存在服务能力和数据维护供不应求的现象,以及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供过于求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用户更加注重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和数据维护,达到平台易用性,然而由于科研数据开放共享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更加强调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尽力达到平台可用性。因此,为推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可将科研院所、高校等自主建设的数据共享平台纳入体系中给予财政、政策支持,切实保障各级平台的服务能力。

(4)健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当前关于数据评价的政策匹配程度一般,激励机制虽属优秀匹配,但其值位于范围边界,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匹配度表明二者均表现出一定的政策供过于求,表明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开放的积极和主动性仍不够强。需要进一步转变科研人员观念,例如,可采用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数据开放。此外,以点带面,加强科研数据开放典型人物、事件的宣传。加强政策落实,让全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受惠,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作用,推动科研数据开放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文明,洪程.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解读《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的科学数据共享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19,39(1):117-124.

[2] OECD. OECD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from public funding[EB/OL]. [2022-01-20].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9789264034020-en-fr.pdf?expires=1685282879&id=id&accname=guest&checksum=FCC6C9D3483E137DCA67A89ADA8669C3.

[3] ARL. Agenda for developing E-Science in research libraries[EB/OL].[2022-01-20]. http://www.arl.org/storage/documents/publications/escience-report-final-2007.pdf.

[4] Guidance on best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data[EB/OL]. [2022-01-22]. https://www.ukri.org/wp-content/uploads/2020/10/UKRI-020920-GuidanceBestPracticeManagementResearchData.pdf.

[5] 徐天雪.基于AHP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9.

[6] 高瑜蔚,石蕾,朱艳华,等.《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比较研究——以正式发布的11份细则为例[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51(3):1-10,17.

[7] 张晓青,盛小平.国外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8,38(8):147-154.

[8] 姜鑫.世界一流大学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研究——基于质性文本分析视角[J].图书馆学研究,2021(20):55-67.

[9] 邢文明,肖嘉丽,陈继丽.面向FAIR原则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优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2,42(4):86-95.

[10]宋大成,焦凤枝,范升.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分析[J].情报杂志,2021,40(8):119-126.

[11]姜鑫,马海群,王德庄.基于质性文本分析视角的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数据保护的政策协同研究——以国外资助机构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54-62.

[12]梅相月.用户需求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优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13]张潇月,宋秀芳,顾立平,等.我国科研人员科研数据重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生物学领域为例[J].情报学报,2021,40(8):887-902.

[14]郭庙琴.基于用户需求的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关联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15]徐德英,韩伯棠.政策供需匹配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创新创业政策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87-1796,1893.

[16]王进富,陈振,周镭.科技创新政策供需匹配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6):121-128.

[17]宁靓,孙晓云,王岚.海洋科技创新政策的供需匹配——以山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45-54.

[18]陈

浩,陶荣根.我国公民养老服务需求与政策供给匹配研究——基于百度知道、知乎问答平台数据[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6):51-62.

[19]王德庄,姜鑫.科学数据开放政策与个人数据保护政策的政策协同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3):39-45.

[20]刘细文,熊瑞.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特点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9):5-9,18.

[21]沈玖玖,王志远,戴家武,等.基于扎根理论的科研数据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19,38(4):175-180,160.

[22]司莉,庄晓喆.我国高校科研数据机构库联盟的建设需求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7(7):19-26.

[23]马玲.高校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21,39(9):80-83.


(收稿日期:2022-11-01)



作者简介

范昊,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内容分析与知识管理;

郑小川(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内容分析与知识组织;zhengxiaochuan@whu.edu.cn;

热孜亚·艾海提,助教,研究方向为信息内容分析。

*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年第6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范昊,郑小川,热孜亚·艾海提.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供需匹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3,13(6):156-165.


往期 · 推荐

当期目录 | 2023年第6期

当期荐读 2023年第6期 | 基于BP神经网络和MIV算法的高价值专利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当期荐读 2023年第6期 | 搜索即学习视角下知识捕获与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健康信息学习型搜索为例

当期荐读 2023年第6期 | 消极情感对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一项混合研究

当期荐读 2023年第6期 | 搜寻与分享:在线社区用户对新冠疫苗的诉求识别和特征分析


▲点击访问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小程序


制版编辑 | 王伊杨

审核 | 于   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